从4月4日做实验到当月22日结束外业工作,物测院物探二处仅仅用了18天时间顺利结束了寿阳保安煤业三维勘探2229个物理点,3.91平方公里施工任务。这是物测院第一个率先完成的三维地震勘探项目。
这与往常相比,这样的业绩算不了什么?但是在今年年初长达1个多月的疫情防控中,物测院党委一班人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经历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生产的艰难历程。
全院党员干部、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物测院党委一班人负重前行担使命,主动出击见成效的时代精神。
从2月3日(正月初八)到3月31日止,全院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复工复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月16日,当地质局要求报备复工项目时,寿阳工地暂时开不了工,施工驻地乡里不让进去。今天刚去了趟公安局联系炸药库的事,人家答应给办了,让回来等消息了,应该是差不多。
2月26日,10天过去了,我们寿阳物探工地还开不了工。
疫情期间,除了关注工地能否解封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总不能一直在等待,因为等待有时候会让人焦虑。人,生之具来的是有事干,生活平平安安。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在现有条件下能做什么。眼前的事只有对库房的整理和设备的检修了。如果抓住这个时间,我们就会为复工赢得了时间!
3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要求低风险地区不得采取审批、备案等方式延缓开工。
可是,寿阳工地人可以进山作业,但不能住宿。时间不等人,工程测量人员只能早出晚归开始测量。
3月11日,当地开始要求复工单位提供人员健康证明,物探复工总算等来了机会。
3月14日,从兄弟单位获知,在复工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是有的乡镇还不让进;二是工人不好找,这是咱们需要提前谋划的问题。
3月15日,当地开始让返寿入寿人员提供摸排信息表,终于让人看到了可以开始复工的希望,我们的测量人员和成孔人员总算能进入工地了。
从通常每年的正月初八(2月3日)开工,到今年的3月15日才能陆续复工,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等待了整整45天的时间。
然而,在这45天里,我们并没有虚度光阴——
在武汉封城之际,我们第一时间部署了全院疫情防控工作,组建了疫情防控应急体系,形成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高效率工作格局,制作了宣传横幅;策划制作了疫情摸排手册;购置了口罩、消毒液、洗手液、喷雾器、测温仪,率先做出关闭活动室、坚决阻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家属区和办公区等决定,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筑起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钢铁长城,确保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月9日,院党委一班人结合实际,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疫情防控和节后工作统筹安排的通知》,开启了线上线下复工新模式,采取了值班制和轮岗制,每日要有1-2人在岗,真正做到了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 “两手抓”“两不误”。
2月20日,受古交市政府的委托,物测院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抽调数名技术骨干,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古交市1:500、2635亩建设用地的航测地形图的航飞专项工作,受到了古交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从此拉开了疫情防控统筹兼顾复工复产的序幕。
党建引领担使命。院党委一班人以服务群众为第一担当,坚持用好党代表工作室和民主恳谈室。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分解、职工代表换届选举,提案征集、行政工作报告意见征求和提案解答工作,采取电话沟通、网上视频、网上征求意见建议的多种形式,于3月17日完成了职代会赋予的各项任务,3月20日完成了院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完成了科技表彰大会筹备工作,拿出40余万元用于奖励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为保持全院经济稳步增长、奋力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45天里,我们收获满满——
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每个人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的是何等的珍贵,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的是多么的艰难和不易。
在家期间,让我们听到、看到、感受最多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习总书记在全国疫情防控会议上讲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教训。它在教育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今年因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已经耽误了将近两个月的黄金时间,如何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就是我们每个人肩上最大的使命,只有做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统筹兼顾,助推复工,我们才能凝聚起大家的力量,做到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两不误,两促进,我们才会做到履职尽责,把工作干好干成,才会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党放心!
在这45天里,我们更加坚定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到疫情防控统筹兼顾助推复工复产再到外放输入,内防反弹,助推经济健康发展,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毅力。